孩子,父母,自己的,青春期,的人

提問: 小孩 問題補充: 小孩什么時侯進入青春期,在這個時候做些什么? 医师解答: 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應為孩子做些什么 很多家長抱怨:我的孩子怎么越大越不聽話?是啊,這些家長不知,他的孩子已進入青春期。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的確不那么聽話,他們開始獨立思考,開始篩選大人說的話,但由于孩子涉世不深,這種篩選過程難免失之偏頗。不少家長困惑,怎樣才能使孩子順利地渡過青春期?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應該為孩子做些什么? 一、走進孩子的世界 走進孩子的世界的前提是了解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的生理變化。孩子上中學后,身高明顯增加,性機能日趨成熟,男女生都會出現第二性特征。此時的家長,應幫助孩子正確認識和接納自己的生理變化,珍惜自己的性特征。另外,孩子的腦和神經逐漸發育,情緒易波動,感情十分脆弱,此時需要家長和老師配合,適時引導和幫助。其次,要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孩子進入初中后,開始有了成人感,希望別人把他當大人看待,自我意識有了迅速發展。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顯著發展起來,但能力不強,仍帶有片面性和表面性。開始意識 到兩性關系,萌發著性愛和戀愛的需求;人際關系逐漸頻繁,渴望找到與自己思想、感情、興趣愛好相一致的朋友,但不善于把感情與理智結合起來。這就需要家長指導幫助,家長要經常與孩子溝通思想,了解了孩子所思、所好、所行,才能走入孩子的世界。 二、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要想走入孩子的世界,首先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如何才能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呢? 1、端正心態,平等待之。不少家長的“家長意識”特別強,希望孩子絕對服從家長的意志。雖然他們盡量給予孩子物質上的滿足,但孩子仍然“不聽話”。為什么?因為他們忽視了孩子心靈上的需求。孩子希望父母視他們為大人,尊重他們的人格與意志,希望父母與他們交流思想。可有的家長說:我的確總在與孩子交談,為什么不奏效呢?原來,這些家長忽視了交談過程中的一個環節,即語言方式。一般家長通常用教訓式或單向式談話,諸如:“你應該……”“必須……”“人家的孩子……你卻……”等等。孩子呢,聽時點頭,離時拋在腦后,因為這種單向灌輸式的談話,無法觸及孩子的心靈,無法引起孩子的共鳴及讓孩子獲得內心體驗。倘若父母用“我覺得……”“你覺得……”這種句型進行交流,孩子就會體驗到父母對他的尊重,從父母與他商量的口氣中體驗到自己的人格價值所在,孩子就樂意向父母敞開心靈之扉。 2、不回避談性知識。不少家長對孩子觸及到性關系的問題避而不答。其實這種因封閉造成的神秘感,反會 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甚至產生越軌的行為,這大可不必。如:某等家長也同其他家長一樣常帶孩子參加婚禮,不同的是這位家長善于把握時機對孩子進行青春期教育。針對孩子曾提出過的性知識問題則從人類進化的生理角度,從婚姻的基礎、人生的價值實現的角度去闡述。既淡化了孩子的好奇心,又幫助孩子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3.要熟悉孩子的愛好。家長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就必須與孩子有共同語言。要能談出孩子熟悉并很想了解的話題,進而拓展開來,引導深化。如:某一學生因違反校紀校規受到了紀律處分,家長得知氣得打罵孩子,可孩子仍屢教不改,越陷越深。怎么辦。該家長自查自省,開始調整自己的心態。平靜下來后平視孩子,發現孩子身上確有很多閃光點。當換位思考時,發現孩子心靈深處是孤獨的。孩子沒有說話的朋友,在父母面前要么點頭,要么不吭聲。是不是孩子也苦于不被父母理解呢?這位母親決心放下架子,走進孩子的世界,為了尋找共同語言,她放下外國文學,捧上了金庸、古龍、梁羽生;收起了古典音樂,換上了“四大天王”,不明白的地方還請教孩子。孩子先是吃驚,后感到母親是真誠的,便手舞足踏地向母親講起課來,其眼神不再是憤怒、平淡的,而是單純溫和的。漸漸孩子與母親的話題越來越多。孩子不斷地將看到的新書推薦給母親,母親也將名著推薦給孩子。意外地收獲是孩子也迷上了世界名著。可見,平等不僅使人易于交流,而且易于互相影響 。 三、指導孩子正確處理人際關系 21世紀的人才標準之一就是要有協作精神。九十年代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大多數是特保兒,家庭的特殊地位滋長了孩子孤傲自私的性格,勢必會影響今后的發展前途。所以,家長一定要指導孩子正確處理人際關系。首先要教孩子學會做人。即做一個在利益沖突面前能先替他人著想的人。孩子心中最重要的人是父母,這就要培養孩子遇事替父母著想的習慣。只有能替父母著想的人在外才可能替別人著想。其次,要給孩子一個開放的空間。鼓勵孩子與同學交往,團結互助,舍得讓孩子“吃虧”。當然,也要培養孩子批判性思維心理,學會說“ 不”。當落后的學生對孩子發出不正當邀請時,孩子要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并且有巧妙拒絕的能力。 四、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1、要培養孩子的自尊心。有些家長常當眾羞辱孩子,這是萬萬做不得的。孩子一旦無廉恥之心,十頭牛都難以拉回,教育會顯得蒼白無力,孩子就會自暴自棄。 2、要讓孩子認識自己的能力。如:甲乙兩個學生本次考試都由原來的50分上升到60分。不同地處理評價方式結果明顯不同。甲家長一見此分嘆呼:“唉,才進步10分,真笨!”乙家長滿面笑容:“嘿!又進步了10分 ,不錯,再努力10分就是中等生了。”結果,甲再考試仍然不及格,因沒有得到父母的肯定,及格了也沒有用 。乙下次考試真得了70分。前者是從否定到否定,孩子看不到希望。后者在肯定中否定,逐步提高要求。于是孩子在父母的認可及贊賞的快樂中,認識到自己的能力,增強了自信心。 3、培養孩子的責任感。適當地布置孩子一點工作,讓孩子承擔一定的責任,雖然有了壓力,卻會讓孩子體驗到被尊重、被重視、被認可的快樂,其心理語言是“我行,我能行”。信心增強了,責任感增強了,能力也會在干中提高。 綜上所述,孩子進入青春期,不僅需要父母物質上給予某些幫助,更需要父母在精神方面給予鼓勵,在心理上得到父母的理解與支持。這就要求父母掌握一點心理學和教育學方面的知識,倘若能在孩子的青春期為孩子在世界觀與人生觀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礎,將會對孩子的終身產生極大的影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aing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